读博难,到底难在哪?
如今,许多人都在吐槽读博士的困难。相比于之前的学业,读博士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毕竟,博士学位是更高 学位,而读博士更像是一种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然而,对于正在读博士的人来说,如果只是知道读博士很难,却不清楚具体的困难在哪里,对他们的学业是极为不利的。首先,他们无法找到突破困难的方法,就像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首先发现问题,然后设法解决问题。其次,这种认知无疑会打击读博士的信心,甚至可能让他们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想法。
读博士为何如此困难,具体的困难因人而异。然而,总体来说,可以将读博士的困难归结为两类。
类困难来自于博士生自身。这些博士生之所以认为读博士困难,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无法完成学业,总之,他们认为自己不适合读博士。
首先,这类博士生通常从小到大都是 的学生,从未真正面对过挑战,虽然他们可能也努力学习。他们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寻找真正的挑战,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研究内容没有真正的理解时,他们会感到焦虑。
这些学生的工具箱里可能没有足够的技能来应对学习变得“困难”的局面。他们可能只擅长数学、诗歌或写作,并习惯于因为能够快速、轻松地完成工作而被认为聪明。他们习惯于提交作业并取得优异成绩。然而,一旦他们面对博士阶段的复杂、困难和负面反馈,比如多次失败,他们就开始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些问题。
作为一个担任博导近二十年的人来说,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自认为不适合读博士的学生,但老实说,很少遇到像上述描述的那种一直以来都很 却从未面对真正挑战的学生。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一种说法叫做“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而老文在这三方面都不被看好。但根据我的经验,无论哪种自认为不适合读博士的学生,以下几点建议都是非常实用的。
首先,认识到读博士困难是正常的。失败、负面反馈、期刊和资助机构的拒绝,这些都是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你应该期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在下一次做得更好。你可以向导师、学术技能顾问、同行研究人员、辅导员、书籍和博客寻求帮助。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你很可能会取得成功。
这些博士生确实面临着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会对他们的通过率或完成时间产生太大影响。通过一些增加他们信心的工作,这些挑战是可以克服的。
第二类困难来自于导师、同学、机构甚至整个社会等外部因素。相对于 类,这类博士生才是真正遭遇困难的。
坦率地说,某些科研文化是有害的:早起、晚睡、少假期、没有周末、没有病假、没有与家人或朋友相处的时间,甚至没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机会。最近爆出的某名校博导辱骂学生的事件就反映出在国内这样的文化并不鲜见。
大学在住宿、请假、奖学金、签证等方面的政策可能无意或有意地强化了这样的文化。
这些权力文化经常相互交织,对博士生产生影响。例如,一个强势的导师会招收并留下一组符合他所认为的“好”学生概念的学生,而大学会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这些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被排斥并且想要吐槽的学生往往会被视为问题。
博士学位并不是考核你的身体素质或者思维敏捷程度。博士学位意味着不断进行智力参与,创造新知识,并为你所在领域的学术界做出贡献。这些可以通过大量的学术写作和向他人展示你的工作来实现。
对于这类学生,以下几点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
首先,如果你感到自己受到欺凌或剥削,那很可能是真的。你的机构、导师和同学应该支持你,并做出合理的调整来帮助你学习。如果你觉得得不到支持,那么换导师、机构或专业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你决定留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通常有很好的理由),你需要寻找能够支持你的空间。只要坚持下去并不断学习,你很可能会取得成功。
实际上,有些博士生可能同时面临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困难。然而,这并不重要,因为问题不在于困难的多少,而在于解决困难的方法。
与科学研究中的难题相比,读博士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