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长给出的读博建议
读博士期间,研究方法和专业领域的突破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学习方式也需要调整。除了小班教学,课题讨论变得更为重要。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相比较而言,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意愿较低。
此外,读博士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需要通过自学来完成研究和论文。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和保姆式教育不同,国外的教育环境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学校提供平台和知识,但并不是你的保姆。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因为需要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业,没有人监督和督促。如果你依然依赖他人来管理和监管你的学业,那么你的学业进度会很慢,甚至难以完成。因此,读博士与自律密切相关。
国外的博士课程一般于每周一至周五提前公布课表,但并非每天都有课。你需要提前查看课表,没有人会提醒你上课。课表上会标明授课教师、教室等信息,到了上课时间你需要自己前往。有些课程是循环进行的,如果你一次听不懂,可以在下一轮机会再去听。
上课时要做好笔记,不要只依赖电脑。每节课都会有很多细节需要手写记录,对于你的研究非常有帮助。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培养语言适应能力很重要。授课教师可能来自不同 ,英语发音也有所差异。一开始听不太懂很正常,要调整心态。你可以将关键部分录下来,结合笔记反复听。找到适应语言环境的方法很关键,因为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弱。
国外的导师希望你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进行交流,尤其是与专业研究方向和论文相关的问题。我在读博士的 年就不断与导师讨论研究方向和课题,尽管这个过程漫长,但在被否定和质疑的过程中,我不断回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各种文献,提升了自己,并对自己的课题越来越清晰明了。
建议在没有课程的时候多去图书馆学习。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令我着迷。如果待在宿舍,容易被手机和电脑分散注意力,时间过得很快,一整天可能什么都没做。而在图书馆,你会立即进入学习的状态。
我喜欢在图书馆整天学习,通常从早上10点到下午6:30。图书馆对学生免费开放,带上外套,因为里面有冷气。带上水杯和电脑,找个安静的位置,就可以开始学习了。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进展可能很慢,但只要每天不断学习和阅读,你会有成长的。
博士课程并不紧张,重要的是规划好时间,自律并高效利用时间。
以上是博士学长给出的读博建议。